《毛泽东在才溪》:实事求是中把握历史真实
2021-05-12 20:36:00
  • 0
  • 0
  • 0

1933年2月,毛泽东结束在长汀医院的修养,回到江西瑞金。此时,中央苏区取得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到全盛时期。不久之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准备召开全国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身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不但要领导负责准备工作,还要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起草两年来的工作报告。于是,1933年11月,毛泽东带队先后前往江西省兴国县的长冈乡,以及福建省上杭县的才溪乡进行调查。在此之前,他曾在1930年6月、1932年6月两次来到才溪乡做农村工作的调查,并亲自指导了才溪乡的苏区建设。曾经导演《大决战》系列电影的韦廉,参与编剧并导演的《毛泽东在才溪》就是通过反映,毛主席三次到才溪调查研究、尤其是第三次的过程。

才溪乡在政权建设、经济建设以及扩大红军方面成效卓著。为了总结和推广才溪群众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先进经验,毛泽东开启了他的三次调研,随后写出《才溪乡调查》。这一历史记录与这篇名作,折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苏维埃革命的宏大画卷,树立了一个光荣典范。这一典范不仅是苏维埃政权下的才溪乡,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调查研究与实事求是的典范。电影《毛泽东在才溪》还原了这一重大历史事实,展现了一代伟人的思想光芒,其实事求是的作风始终是指引新时代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资源。

在才溪的毛泽东走街入户,深入实际,与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关心那个送了两个儿子参军都牺牲的老母亲,语重心长和当地基层干部说“独子不当兵”,可是老三毅然决然的也参加了红军。即便留在指挥机构工作,还是未能幸免于难,毛主席在见到英雄母亲的时候非常感触良深。在才溪乡,毛主席也见识到了勇敢的女民兵,那些赤卫队员们精神饱满,挥舞着大刀警戒、战斗在第一线,“三莲”各有特色,敢于奋斗、敢于牺牲,她们是妇女解放的先行者。毛主席也参与了当地的劳动,充分认识到必须成立代耕队,才能处理好大量的军烈属难以承受的农业劳作。对于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毛主席讲的故事提醒了当地工作人员。至于发动群众和选举代表,那更是毛主席特别善于的领域。群众工作无小事,实事求是便是群众工作的重中之重,《毛泽东在才溪》艺术性的再现了《才溪乡调查》精神。

1934年1月22日,毛泽东在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大会上公开称赞才溪乡是“苏维埃工作的模范” 。“模范”在哪里呢?毛泽东在《才溪乡调查》中写道:“民众像网一样组织于苏维埃之下,去执行苏维埃的一切工作,这是苏维埃制度优胜于历史上一切政治制度的最明显的地方”。 “苏维埃”是俄文音译,意为“代表会议”,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政权。毛泽东指出: “乡苏维埃政权是苏维埃最接近群众的一级,是直接领导群众执行苏维埃各种革命任务的机关”。毛泽东《才溪乡调查》,就是通过对这个中央苏区模范乡苏维埃政权治理下,政治与经济社会各层面直接观察而形成的重要文献,展示了苏维埃革命的一个光荣典范。

电影《毛泽东在才溪》以小见大,尊重历史事实,通过毛泽东的田野调查,中国革命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找到了自己的道路,也解决了自己的人民所遭遇的困境。唯其如此,才更显得毛泽东思想的历久弥新,影响深远。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